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翻译_楼船夜雪瓜洲渡
1.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如何理解列锦?
2.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一联概括对举了哪些内容
3.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.用了什么修辞手法
4.陆游《书愤》中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两句为什么历
5.把书愤翻译成现代诗(注意是现代诗!!不是译文)
6."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"的赏析
1161年冬秋,南宋军队分别在瓜洲和大散关打败了北方的入侵金兵。两句诗写的就是这两件事。
瓜洲是古渡口,军队渡江必经之地。大散关是关隘屯兵之处。见“渡”见“关”,立刻会产生战争的联想。诗的特点还在于,并没具体描写战争,只是写出了两地的场景:雄关秋风立战马,雪夜渡口列战船。营造了一种浓重的战争氛围,没写战争场面而战争确实存在。楼船、铁马、雪夜、秋风给人以战争的悲壮苍凉感。
“楼船”(雄伟的战舰)与“夜雪”,“铁马”与“秋风”,意象两两相合,便有两幅开阔、壮盛的战场画卷。意象选取甚为干净、典型。
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如何理解列锦?
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表现手法如下:
1、比喻:楼船夜雪瓜洲渡,比喻离别的悲伤,形容分别的痛苦。
2、拟人:铁马秋风大散关,拟人化的描绘了离别时的悲痛,形象地表达了失去的悲伤。
3、对比:楼船夜雪瓜洲渡与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对比,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,以及失去的痛苦。
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一联概括对举了哪些内容
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就是通过列锦手法,勾勒出两幅战争画面,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。
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
,这一联词语组合有什么特点?只用六个名词组接,勾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。
.同学们曾经接触过的诗篇中,还有哪些诗篇具有这一特点?
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。”(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)三句由九个名词组合而成,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气象,表现诗人悲凉孤寂的心境。
“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晓风残月。”(柳永《雨霖铃》)诗人把杨柳岸、晓风、残月艺术地排列在一起,表面上是写景,情寓其中,用美好的自然景物,反衬诗人的空虚寂寞感。
这是一种什么艺术手法?
?列锦。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殊的修辞方式,
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,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,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、叙事述怀的效果。
总结
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,
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,
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。
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,有句话说“国家不幸诗家幸”,每当国家危亡时刻,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。
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,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。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,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,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。
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.用了什么修辞手法
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联概括对举了战斗中壮丽的场面。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查询显示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概括了战斗中壮丽的场面,表现了火热的战斗生活。颔联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、南郑两地英勇抗金的战斗情景。"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"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,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。
陆游《书愤》中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两句为什么历
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.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.
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。
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《书愤·其一》
早岁那知世事艰,中原北望气如山。
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。
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衰鬓已先斑。
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!
赏析
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(1186)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。陆游时年六十有二,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,想那山河破碎,中原未收而“报国欲死无战场”,感于世事多艰,小人误国而“书生无地效孤忠”,于是,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。“书愤”者,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。
“早岁那知世事艰,中原北望气如山。”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,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。想当年,诗人北望中原,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,有如山涌,何等气魄!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?以为我本无私,倾力报国,那么国必成全于我,孰料竟有奸人作梗、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?诗人开篇一自问,问出多少郁愤?
“楼船”二句,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,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。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(1161)十一月,金主完颜亮南侵,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,后金兵溃退。上句指此。宋孝宗乾道八年(1172年),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,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,曾强渡渭水,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。下句指此。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“有心杀贼,无力回天”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。“良时恐作他年恨,大散关头又一秋。”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,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?从诗艺角度看,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。“楼船”(雄伟的战舰)与“夜雪”,“铁马”与“秋风”,意象两两相合,便有两幅开阔、壮盛的战场画卷。意象选取甚为干净、典型。
“塞上长城”句,诗人用典明志。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“万里长城”。皇帝要杀他,他说:“自毁汝万里长城。”陆游以此自许,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,捍卫国家,扬威边地,舍我其谁?然而,如今呢?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“空”字。大志落空,奋斗落空,一切落空,而揽镜自照,却是衰鬓先斑,皓首皤皤!两相比照,何等悲怆?再想,这一结局,非我不尽志所致,非我不尽力所致,而是小人误我,世事磨我!我有心,天不予。悲怆便为郁愤。
再看尾联。亦用典明志。诸葛坚持北伐,虽“出师一表真名世”,但终归名满天宇,“千载谁堪伯仲间”。千载而下,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?很明显,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,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“名世”。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,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,这自然是无奈之举。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。通过诸葛亮的典故,追慕先贤的业绩,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,渴望效仿诸葛亮,施展抱负。
回看整首诗歌,可见句句是愤,字字是愤。以愤而为诗,诗便尽是愤。
全诗感情沉郁,气韵浑厚,显然得力于杜甫。中两联属对工稳,尤以颔联“楼船”、“铁马”两句,雄放豪迈,为人们广泛传诵。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,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,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。
把书愤翻译成现代诗(注意是现代诗!!不是译文)
陆游《书愤》中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两句为什么历来享誉人口?
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此诗中间一联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,是历来享誉人口的名句。首先是这两句有高度概括力,是对作者生活经历的提炼,但又十分形象,有鲜明的画面感。而且属对工稳,自然流走,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,宜为人们传诵。
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96。
"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"的赏析
早岁那知世事艰,中原北望气如山。
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。
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衰鬓已先斑。
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!
~~~~~~
~~~~~~
悠悠岁月,滚滚长江,
淘不尽世事的苍茫,
靖康耻,仓皇南渡,
臣子恨,百年长存,
多少遗民南顾,
多少孤臣北望,
那滔天的血泪呵~
盖不住北方的千里关山
万里壮气!
曾记得,瓜洲古渡的楼船夜雪,
曾记得,大散关的铁马金戈,
那秋风吹散的烈血呵,
弥漫着多少志士还我河山的
彻骨悲痛,浩荡长歌?
逝去了,逝去了,
只有镜中斑驳的白发,
还记得自许长城的孤臣孽子
那最后一缕随风落下的
切齿痛恨!
还我河山,归我故国,
想起鞠躬尽瘁的诸葛武侯,
也只能在五丈原留下
空空的泪眼,凝望苍穹。
我固然不如武侯,
可是这一颗心
一颗叱咤风云恢复乾坤的
报国之心,千载之后
却随着涛涛的江水
和诸葛丞相的血泪
汇合在一处,流淌不绝~~
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,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.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(1161)十一月,金主完颜亮南侵,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,后金兵溃退.上句指此.宋孝宗乾道八年(1172年),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,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,曾强渡渭水,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.下句指此.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“有心杀贼,无力回天”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.“良时恐作他年恨,大散关头又一秋.”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,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?从诗艺角度看,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.“楼船”(雄伟的战舰)与“夜雪”,“铁马”与“秋风”,意象两两相合,便有两幅开阔、壮盛的战场画卷.意象选取甚为干净、典型.
揽镜自照时只见豪气如山不知何时已成两鬃霜,夜雪瓜洲,铁马秋风已是当年旧事,此时方知世事艰难,其中有无限悲凉. 但英雄气慨并未消沉,慷慨激昂,以诸葛孔明自比,烈士暮年的 雄心依旧灼人.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